這學期通識中心規定同學們要選讀一篇經典文學寫心得,正好裡面有一篇是我喜愛的韓非的韓非子選,因為對於法家思想和韓非這個人特別有研究,所以po上來和大家分享,文筆不周到的地方請鞭小力點XD。最後真的祈禱我們高高在上的權貴子弟、政府官僚們,早在西元前我們的祖先就已經致力於富國強兵、朝著建立完善的社會制度在前進,結果呢?現在的你們看到真的都不臉紅嗎.....?一起來跟我唸唸經典文章吧XD!

一、經典原文

人主將欲禁姦,則審合刑名者,言與事也。為人臣者陳而言,君以其言授之事,專以其事責其功。功當其事,事當其言,則賞;功不當其事,事不當其言,則罰。故群臣其言大而功小者則罰,非罰小功也,罰功不當名也。群臣其言小而功大者亦罰,非不說於大功也,以為不當名也,害甚於有大功,故罰。昔者韓昭侯醉而寢,典冠者見君之寒也,故加衣於君之上,覺寢而說,問左右曰:「誰加衣者?」左右對曰:「典冠。」君因兼罪典衣與典冠。其罪典衣、以為失其事也,其罪典冠、以為越其職也。非不惡寒也,以為侵官之害甚於寒。故明主之畜臣,臣不得越官而有功,不得陳言而不當。越官則死,不當則罪,守業其官,所言者貞也,則群臣不得朋黨相為矣。

董閼于為趙上地守,行石邑山中,見深澗,峭如牆,深百仞,因問其旁鄉左右曰:「人嘗有入此者乎?」對曰:「無有。」曰:「嬰兒、盲聾、狂悖之人嘗有入此者乎?」對曰:「無有。」「牛馬、犬彘嘗有入此者乎?」對曰:「無有。」董閼于喟然太息曰:「吾能治矣。使吾法之無赦,猶入澗之必死也,則人莫之敢犯也,何為不治?」

二、閱讀心得

    韓非一直是我從國中開始就很有興趣的歷史人物,他的一生充滿治國理想和抱負,最後卻慘遭李斯的陷害而冤死獄中。法家講求的是法術勢三者相輔相成,而把這三者融為一體並發揚光大的最大貢獻人物就是韓非,使法家的治國理念和權力統治一直延續到現今社會仍可以在政治舞台上窺得一二。最值得一提的是,韓非的老師也就是大名鼎鼎的荀子,荀子自身宣揚的理念其實和法家沒有什麼關聯,而韓非不但學習到了荀子的哲學理念,更融合自我在社會各層面所收集到的經驗融會貫通後,使法家蛻變並且迅速的讓學派拓展開來,成為繼儒、道家之後發揚於先秦的第三大學術派別,可謂是青出於藍更勝於藍,兼具了博學專精而且創新求變的一位人物。

    從上一節的原文中,我們可以發現韓非子這本書不斷的在強調一個中心思想,也就是君王不但要有能而且需要有權力的集中。上位者必須依功論賞刑罰,條文規定不得馬虎,使下位的臣民都能敬畏君王所帶來的權力,藉以達到類似君權神授的道理。君王必須對於臣下都能有相當高的約束力,在職論功賞罰,該有什麼表現,就必須達到臣子自己所允諾的言論,達不到當然必須給予懲罰,但若功勞過大超過當初自己的言論,也必須要罰,錯在對於君王表現的功效不切實。所以我們可以看出韓非對於君臣界定非常的分明,坐什麼位置就謀什麼事,超過自身所應該做的就是不對,而達到自己所應該做的才是本分,從典衣與典冠這篇文章我們可以看到典帽官踰越了自己的本分幫君王批上衣服該罰,而典衣官沒有盡到自己的職責,更應該受到懲罰。司守本職,言而有信,不跨越職權越位立功,更不可以結黨營私,就是身為一個臣子最大的責任。

    而刑德則是韓非提出來另一個獨到的見解,使臣民能夠喜愛君王的恩澤和獎賞,卻同時畏懼於刑罰和威嚴,就好像小狗畏懼老虎一樣,因為老虎具有尖銳的牙齒和爪子,所以能夠把臣民控制在自己的掌握之下,但是當老虎的爪子和牙齒轉換到狗的身上,那就只能落得虎落平陽被犬欺。集權才是君王所應該富國強兵的第一要務,韓非提到,假若把權力下放卻又不加以限制,而人民畏懼的不過只是地方官,君王威信和執行力等於是蕩然無存,到了最後甚至臣子以下剋上也是易如反掌的,這就是沒有加以運用功賞和刑罰的惡果。

    如此我們可以得知,早在西元前2百多年韓非就已經提出類似君權神授這樣對於西方國家影響深遠的理論,君主是一個國家富強的關鍵,威信和無人比擬的權力是治國的方針,而臣民則是在君主底下的棋子經過一手掌握的調控之後,讓國家這台巨大的機器運轉的更為強大。在另一篇原文例子中可以發現,法家的推行者對於地方的治理最關心的事情就是權力和讓人畏懼的標的是否建立,讓地方國家成為鄰國的恐懼、百姓臣子的向心力、君王的長城,使任何人都不敢冒犯權力的象徵,董閼于是如此,而法家的祖師爺韓非更是如此。韓非子選不單單只是韓非的著作,它所開創的歷史,隨著時間朝代的逝去,卻更加顯得耀眼,也讓法家得以在歷史的洪流中建立了不可抹滅的痕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泉旅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